时间:2021-01-17 21:07 来源:互联网 编辑:小狐
每天读点有用、有趣、有态度的育儿干货优妈说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我们要先用认同敲开孩子的“门”放一张舒服的“沙发”让他在有足够安全感的状态下放松下来,多倾听,再沟通。生孩子前,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叛逆期是这样
每天读点有用、有趣、有态度的育儿干货
优妈说
对于青春期的孩子,我们要先用认同敲开孩子的“门”放一张舒服的“沙发”让他在有足够安全感的状态下放松下来,多倾听,再沟通。
生孩子前,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叛逆期是这样的:
平地一声雷,炸完它就没。
生孩子后,我才发现,真实的孩子叛逆期是这样的
沟壑连绵几,一波刚平一波赶着起。
教育学中指出,孩子有三次叛逆期:
宝宝叛逆期—2至3岁
儿童叛逆期7—9岁左右
青春叛逆期12—18岁左右
也就是说,叛逆二字几乎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。
听到这个答案,怎么说呢,就…挺 崩溃 突然的。
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,亲只能表示 什么鬼话 深表认同,耐心沟通咬牙切齿,陪孩子 熬过去 一起同成长。
在做老师的时候,每天和孩子相处时间有限,看着“别人家的娃”都萌萌哒,便一直认为只要有耐心,叛逆期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
但当我身为人母后,才发现,想和逆反期的孩子好好沟通?
答案只有一个词—“呵呵”
每一次,当我被神兽折腾得筋疲力尽时,耳边总能传来一句古老的咒语:
“孩子叛逆期难沟通?”
“打一顿就好了!”
但,教育专家说了:
叛逆是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。
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,父母一味的指责打骂,会让孩子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,甚至走向极端。如果父母能做到耐心沟通和陪伴,孩子未来更能成长为拥有良好品质的人。
也就是说,面对叛逆期的孩子,你得小心再小心。
其实,身为父母,看他一个人独立寒风,饿着肚子,还要死撑着跟我们叫板,来维护他幼小的自尊心,还是有点舍不得。
孩子叛逆期,全靠爱来撑!
所幸,李玫瑾教授作客《圆桌派》时的一期谈话,曾总结了4个与叛逆期孩子沟通的方式。
认同地聊
当儿子试探着告诉爸爸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时,不想却被父亲的两句话彻底惊呆。
“你太晚了!”
“我比你还小时,就有喜欢的女孩了。”
果然,儿子一听老爸竟然是同道中人,甚至还是前辈,立马心中升起了崇敬之情,于是父子俩开始了哥们间的友好会谈。
当孩子愿意把心中的想法告诉父母时,是他在向我们释放友好的信号。
在孩子眼中,只有和他们站在一起的父母,才值得被信任。
知乎上有个问题:为什么有些心里话不愿意和父母沟通?
网友们所有答案都可以总结为一点—父母不信任他。
叛逆不可怕,可怕的是孩子拒绝和你沟通。
正如马未都在之后讲的:“你要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,因为当孩子一旦关上沟通的门,我们会彻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。”
认同是信任的基础。
只有先放下对错,和孩子统一战线,让他们认为你是“自己人”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,打开沟通的大门。
放松地聊
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中也提到她和初中的女儿沟通时,针对不同情况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方式。
1、普通问题
她一般不会选择一本正经的在家里去沟通。
而是会选择比较放松的环境,比如遛弯儿,或者去超市采购的过程中。
当孩子的状态比较轻松时,也会更愿意去倾听和接纳父母的意见。
2、敏感问题
当她发现女儿有了男朋友,并且可能有危险后,选择写了一封信:
女儿,有人爱你,说明你很可爱。
一个人爱你,是要对你的一生负责。
真正的爱,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…
如果三年之后,他还会等着你,这样的爱,才是真正的爱。
读完她的信,女儿回信时,信封上的一个称呼,满满都是对母亲的感激:
“给可爱的妈妈!”
对叛逆期的孩子,唠叨通常是父母选择的最简单的沟通方式,却也是对孩子最无用的教育方式。
父母轻松了,孩子就该累了!
少聊,是克制,克制,才能让孩子无压力。
当情绪和状态放松了,他才能愿意交出自己的“心”
这时,再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做法,我们的建议是什么,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。
如果说认同地聊是靠近孩子的方式,那轻松地聊则是让孩子接纳我们的策略。
幽默地聊
自从女儿进入第一个叛逆期后。
面对越来越“不受控”的她,亲积累的“怨气”也越来越多。
但好在我一直牢记那句“孩子叛逆期,忍一忍就过了”所以一直勉勉强强的维持着母慈女孝。
直到一天早上,0℃的天气,女儿坚持只穿薄薄的公主裙出门。
刚开始,我还耐着性子引导她,试着一遍遍讲道理,后来,在她一次次地抗议后,我的情绪也彻底失控:
“为什么每次都不听话!”
“啊!”还在喋喋不休指责的我,被女儿一声发泄似的尖叫瞬间吓清醒。
我突然反应过来,此刻的她,心里本来就充满了挫败感和委屈。而她都这么可怜了,我还在指责她,确实看起来有点惨无人道。
于是,我决定先冷处理,让的情绪从顶点降下来,恢复平静。
眨巴着亲委屈的眼,可怜兮兮地问她:
“刚才妈妈被变成魔鬼了,请问爱莎公主,你可以把我变回成温柔的妈妈吗?”
很多沟通问题,其实最需要解决的是情绪问题。
一个情绪紧绷的孩子,是无法和他进行理智沟通的。
针对这一点,李玫瑾教授也提到了这个方法:
当孩子受委屈后,父母第一时间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情绪问题,当孩子被说乐了,再去提出建议,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了。
孩子是很聪明的。
他们知道父母的软肋是什么,也能很迅速的为自己的错误找出借口。
一旦父母被激怒,那就正中他们下怀:你看,我都是被爸成这样子的,他们要是每天给我爱与和平,我怎么可能叛逆呢?
所以,与其无谓消耗情绪,不如换个方式,先冷处理,再幽默地聊,等转移注意力后你会发现:
熊孩子的叛逆,都是昙花一现!
终极大招—反其道而聊
演员金靖曾演过一个喜剧—《我家孩子叛逆期》
中的父母面对叛逆的女儿,和女儿斗了四个回合。
第一回合:
女儿踹开大门,晃着身子,一边踩着椅子抖着腿,一边捋着凤尾刘海,大喊“碍眼”
妈妈忍着脾气,称赞女儿身手不错。
第二回合:
女儿歪着骄傲的头颅发出世纪拷问:“我们为什么要吃饭?”
妈妈冷静接招:“宝宝,你多虑了,没有你的饭,你看着我们吃就行了,碗筷都没给你准备呢。”
第三回合:
女儿已经有些动摇,但还是坚持守住叛逆的旗帜,开始撕书。
眼见碎纸片如雪花飞舞,渐渐迷了众人的眼。
妈妈临危不乱,打电话 “退学”顺便为女儿取消掉原本计划好的欧洲十日游。
第四回合:
只见女儿三分讥笑,四分轻蔑,祭出终极法宝:“我要离家出走。”
刚一低头,就看到爸妈早就为她整理好的行囊,为了让女儿没有后顾之忧,他们还贴心的和女儿断绝了亲子关系。
最终回合:
叛逆的女儿,悄咪咪地回来了,扶起椅子,拿好碗筷,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呦。
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:“父母的焦虑,比孩子的叛逆更可怕。”
一焦虑,就容易上纲上线,一点小事,往往最后发展成了亲子关系中过不去的坎。
先努力克制情绪,实在克制不住就暂时离开。
等冷静下来后,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,不要孩子家长双双崩溃。
当然,有时候熊孩子的试探会毫无底线,得寸进尺。这时候,不如试试反其道而行,坚持原则的同时,给孩子的“回归”留下一个出口。那时,你会发现:
叛逆期的孩子,其实很无助。
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:
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,父母对他们的吸引力减弱。
他们需要通过积极捍卫自己的自我意识,来达到脱离父母,和减少自我意识成长带来的情绪上的焦虑和不安。
所以,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,我们只需做到:
先用认同敲开孩子的“门”放一张舒服的“沙发”让他在有足够安全感的状态下放松下来,多倾听,再沟通。
父母,是孩子终生的依靠。
现在的他们,正经历着曾经的我们。却也是现在的我们的理解和包容,成就着未来更好的他们。
孩子要长大,真的只是一瞬间。
熬一熬,多点耐心,一睁眼一闭眼,叛逆期也就过去了。
-----------教子有方------------
跟百万妈妈一起,让学习更轻松!
名师亲授:300节概念英语课,教孩子零基础学好英语
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:
孩子
《孩子》讲述的是20岁的布鲁诺和18岁的索尼亚,靠索尼亚的津贴和布鲁诺手下的小偷们生活。索尼亚刚刚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吉米,而布鲁诺过惯了无忧无虑、自由自在、只关心钱的日子,他该如何做一个父亲呢?这个新生儿的到来比预料的情况要复杂,布鲁诺很难接受父亲这一新的身份。电影《孩子》再度摘取了金棕榈大奖。
同事的孩子11岁,差不多到了青春期早期的阶段,她向我们吐槽,孩子出现了各种“叛逆”的苗头。一位同事听完就这么安慰她:“这就是孩子叛逆期,再忍忍,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。”容忍和等待,是对于叛逆期孩子正确的...
李玫瑾,当孩子出现这4个行为时,该打就得打,等长大后就很难纠正了
相信每个父母最大的愿望,都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,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懂事优秀,成为一个善良、有素养的人。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,显然不是一件容易事,特别是作为孩子的父母,家长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。李玫瑾...
这说明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叛逆期,作为父母的我们,在夫妻俩人的保护下
01-05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4岁现象,14岁是危险叛逆期,父母关爱孩子
01-26李玫瑾,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,温暖,尊重孩子的选择权,深度好文
12-24ETS在今年即将推出一项全新的托福考试,Essentials考察,留学君带你了解一下
03-02同时恨女儿,骨折,看起来父母双方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,有一项调查显示
03-02